English

迈向新世纪的幼儿文学

1998-02-12 来源:光明日报 束沛德 我有话说

新时期的儿童文学走过了二十年光辉灿烂、很不寻常的路程。作为儿童文学中最具特色的一个组成部分的幼儿文学,也沐浴着改革开放的阳光雨露,欣欣向荣,蓬勃发展。

我们欣喜地看到,二十年来,幼儿文学的各种体裁、样式,包括童话、故事、散文、儿歌、诗歌等,都有了长足的进展;一批力作佳构以其丰富多采的题材内容、表现手法、艺术风格而引人注目。小蛋壳、雪孩子、黑猫警长、围裙妈妈、花背小乌龟、岩石上的小蝌蚪这样一些为孩子们所熟悉、喜爱的艺术形象,丰富了幼儿文学画廊。我们还高兴地看到,一支关心祖国未来、富有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追求的幼儿文学创作队伍已经初步形成。严文井、沈百英及业已谢世的陈伯吹、贺宜、金近、包蕾等儿童文学前辈,都为奠定我国幼儿文学的坚实基础做了出色的工作。黄衣青、方轶群、郭风、黄庆云、杲向真、稽鸿、圣野、任溶溶、鲁兵、张继楼、葛翠琳等这样一些富有经验的老作家仍然坚持不懈地在幼儿文学园地里深耕细耘。孙幼军、金波、张秋生、冰子、程逸汝、朱庆坪、李少白、陈秋影、常瑞、葛冰、谢华、陆弘、谭小乔、武玉桂、周锐、王晓晴、冰波、郑春华、薛卫民、任霞苓等一大批生气勃勃、创作旺盛的中、青年作家已经成为幼儿文学创作的中坚群。无论是老作家还是中、青年作家,创作思想、文学观念都比过去更为开阔、活跃了。他们力图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更好地发挥幼儿文学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培育美感、训练语言等多方面的功能。我们也不无惊喜地看到,幼儿文学理论园地里青枝绿叶,蓓蕾初绽;并且拥有鲁兵、汪习麟、张梅妮、樊发稼、黄云生、郑光中、巢扬、周晓波这样一些钟情于幼儿文学研究、默默耕耘的园丁。

新时期幼儿文学的成绩煞是喜人。然而同社会的迅猛发展、娃娃的大量需求相比,新创作的幼儿文学作品,无论在数量上或质量上,都还显得不相适应,特别是缺乏贴近幼儿生活和心理、内涵丰富、艺术品位高、富有艺术魅力的精品。

我国学龄前的婴幼儿总数达1.5亿之多。这是一个庞大的文学读者群。由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有力贯彻,我国已进入独生子女社会。伴随着改革开放、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当代年轻父母越来越重视“优生优育”、智力投资。民族素质的提高,人的现代化素质的提高,“要从娃娃抓起”,已逐步成为一切富有远见和社会责任感的包括年轻父母在内的成年人的共识。而文学对于陶冶幼儿心灵,培育幼儿美感,提高综合素质,具有独特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呼唤幼儿文学精品的声音越来越强烈。这就要求创作、出版界把进一步繁荣幼儿文学,提高幼儿文学创作质量,提到更为紧迫的工作日程上来。

如何提高创作质量,增强艺术魅力,繁荣迈向新世纪的幼儿文学,是一个需要通过总结作家的生活和创作实践经验,逐步求得解决的重要课题。新时期以来发表、出版的优秀幼儿文学作品,已经在这方面提供了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我以为,其中有几点是从事各种体裁、样式的幼儿文学创作的作家,都应当予以关注和思索的。

一、进一步拓宽幼儿文学的观念、路子

幼儿文学的天地极其广阔。它担负着以艺术形象在德、智、体、美诸方面给娃娃们以启蒙、陶冶、熏染的任务。一些论者把幼儿文学称之为“启蒙的文学”、“快乐的文学”、“浸透爱和美的文学”、“深入浅出的口语文学”,等等。这些论断都是言之有理的,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揭示了幼儿文学的本质、功能和艺术特征。我们应当在文学观念、创作路子上进一步开拓、解放,更加自觉地充分发挥幼儿文学多方面的功能。凡是有利于灵性启蒙、智慧启迪的,有利于情操陶冶、美感熏陶的,有利于增长知识、开阔眼界的,有利于发展语言、丰富词汇的,都可以在幼儿文学花圃里竞相开放,争奇斗妍。

在创作题材上,固然要重视反映幼儿自己的生活和内心世界,但又不能拘囿于幼儿生活。凡是娃娃们感到兴趣并能体味和接受的,诸如日月星辰、山河湖海、竹木虫鱼……,都可以进入幼儿文学创作的题材范围。作家除了要进一步了解、熟悉幼儿的家庭生活、幼儿园生活外,还要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汲取题材,寻觅诗情画意。只要坚持尊重自己的生活阅历、创作擅长、艺术个性,坚持写自己熟悉的、感兴趣并富有创作激情的东西,就有可能写出打动娃娃心灵、为他们所喜爱的好作品。

在体裁、样式上,除了继续提倡和鼓励为幼儿所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散文、儿歌、诗、戏剧外,似有必要强调写好图画书的文本。文字与图画、文学与美术巧妙契合,相映成趣,是幼儿文学的艺术魅力之所在。努力把图画书中的故事、儿歌、童话写得诗意洋溢、趣味盎然,有情有味,就会更好地给娃娃们以爱的教育、美的熏陶。

在创作格调上,按照幼儿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应以健康、明朗、乐观、向上为基调。但甜味的、咸味的,以至多少带点酸味、苦味、辣味的,都可以让娃娃们尝一尝,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有好处。

二、更深入地探索、揭示幼儿的内心世界

处在世纪之交的少年儿童,包括幼儿在内,都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他们的整体素质如何,将影响、决定中华民族在新世纪的面貌和命运。我们的儿童文学包括幼儿文学在内,应当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把着眼点放在提高少年儿童的素质、塑造未来一代的性格、培育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上。

要充分发挥幼儿文学在塑造未来一代心灵、性格上的独特作用,就得更深入地体验、探索、发现、揭示幼儿的内心世界,了解、研究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审美心理特征。坚持从幼儿的生活出发,充分尊重并熟悉幼儿对事物独特的感受、认知和想象,艺术地表现幼儿世界乃至大千世界的真、善、美,揭示幼儿纯真的情感世界和奇妙的想象世界,这样的作品就会具有打动幼儿心灵、引起幼儿共鸣的艺术感染力。

伟大、壮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需要一大批视野开阔、情操优美、勇于创造、锐意进取的现代文明人。幼儿文学既要生动形象地、循序渐进地给娃娃们一些现代文明、科学知识,更要着力启迪、培育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得多,因为知识是有限的,但是想象可以遨游世界”(爱因斯坦语)。按照幼儿好奇、爱幻想、想象与现实脱节的心理特点,帮助、引导他们从小插上美丽动人的想象的翅膀,伴随年龄的增长,得以在知识的海洋、艺术的天地自由地翱翔。

三、更自觉地张扬情趣盎然的游戏精神

喜爱游戏是少年儿童的天性。特别是幼儿,游戏几乎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少年儿童文学尤其是幼儿文学浸透天趣纯真的游戏精神,既是孩子们天真烂漫、丰富多采的生活的反映,也是孩子们审美心理特征和欣赏趣味的体现。

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善于营造游戏的情境、氛围,编织充溢童趣的、游戏化的情节,刻画富有稚拙美、幽默感的人物形象,在娃娃面前展开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有趣的游戏世界。特别注重情趣和幽默,是幼儿文学的鲜明特色,也是它的艺术魅力之所在。这种情趣和幽默不是作家随意附加上去的调味品,而是从幼儿生活、游戏活动中开掘出来,经过精心提炼、艺术构思而得来的。

根据孩子的年龄、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幼儿文学尤为讲究“寓教于乐”。一些有关思想道德行为的ABC、有关自然、社会、生活知识的ABC,往往蕴含在富有游戏色彩的情节和人物形象之中,使娃娃们在嘻嘻哈哈、手舞足蹈中接受文学潜移默化的熏陶。正如儿童游戏中有赢有输、有喜有忧一样,体现在幼儿文学中的游戏精神也是多色调的,它以快活、欢乐的色调、旋律为主;同时也包涵来自幼儿生活、需要让幼儿体验的丰富多样的情感色调。

四、更加讲究幼儿文学的浅语艺术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儿童文学被称作“浅语的艺术”。幼儿文学则是适合于成年人诵读、讲述给幼儿听的、更讲究“浅语的艺术”。

成年人(父母、幼儿园老师等)娓娓动情地讲,娃娃聚精会神地听,幼儿文学通过一讲一听这种独特的传播、接受方式,在大人与孩子之间架起一座情感、语言交流的桥梁,从而使至真至美的亲子之情、师生之情更加浓郁、更加融洽,这正是幼儿文学奇妙的艺术魅力之所在。

为了便于讲述,幼儿文学的语言要求浅近易懂、句子短小、韵脚完整、音节鲜明。浅显、简洁、准确、形象,富有音乐性、节奏感,念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明白晓畅,是幼儿文学作家在锤炼语言上力求达到的境地。

对幼儿文学语言口语化、规范化的要求,并不排斥作家语言风格的多样化。或质朴生动,或细腻活泼,或优美抒情,或风趣诙谐,每个作家的个性化语言的美学追求,正显示出他们在艺术风格上逐步走向成熟。

要提高幼儿文学的语言功力,不仅要熟悉、掌握幼儿的语言特点、习惯,更要认真地、不断地学习人民群众丰富、生动的语言;既要从古典文学、民间文学的语言瑰宝中吸取养料,也要借鉴中外儿童文学大家的语言艺术。学一点音乐,对增强幼儿文学语言的音韵美、节奏感,也是必不可少的。

毋庸置疑,该把锤炼语言、提高语言功力、讲究浅语艺术,放到关乎提高幼儿文学创作质量、增强它的艺术魅力的首要位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